hth网页版登陆入口发现10亿吨储量的南堡油田的重大新闻传遍全国时,石油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早在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就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石油工业的发展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国防现代化有重要意义,而且与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息息相关。公众虽然如此重视与关注石油,但是除了电视电影里的钻井架、采油树,对于石油的其他相关知识却知之甚少。
2007年6月,中国石油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和石油工业出版社共同组织了6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6年编写的“石油科普系列丛书走进石油”出版发行,为广大读者走进石油、了解石油、迈入石油世界的大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帮手。
石油作为流体矿藏,在地下时是怎样生成的?在莽莽草原、戈壁荒滩、漫漫黄沙以及波涛汹涌的海水之下,石油工作者又是用什么地质理论和技术发现和找到它们的?又是用什么特殊的技术方法把它们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这些奥妙又有趣的知识在“走进石油”系列丛书中以一问一答的简明形式呈现出来。
“走进石油”丛书基本上涵盖了石油工业上游、下游的全过程,共有10个分册、约140万字,从石油勘探、开发、储运到炼制与化工,都进行了详尽而科学的介绍,包括《透视地下油藏》、《开采地下石油的谋略》等分册;而且与石油工业相关的,包括了石油经济《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环境保护《碧水蓝天工程》,也有涉及和阐述。中国科学院院士侯祥麟在序言中不无感慨地说:“像这样比较全面系统地向读者普及石油知识,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这是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走进石油”《透视地下油藏》分册的主编袁秉衡坦言:“6年来写出这10余万字的小书花了我们很多心思,比我们经常写的技术报告要难好多倍。”的确如此,撰写这套科普丛书的作者虽然都是石油工业领域技有专长的专家学者,但写科普书籍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头一遭。丛书的定位为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并作为石油工作者的非专业通俗读本,这并非易事。“走进石油”丛书主编、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科普教育委员会主任傅诚德说:“在编写丛书中,我们始终把握换位思考的原则,并分为3步走,即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第一强调科学性,不能有硬伤。第二是通俗性,这很费工夫。有的作者写完一章就送到中学、部队、机关去征求意见,直到反馈基本满意为止;有的作者让自己的子女当第一读者hth网页版登陆入口,看能不能读懂。第三是趣味性,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很多作者购买国内外的科普名著《时间隧道》、《蜡烛的故事》等等,学习科普写作的技巧、手法。特别是主编袁秉衡,在写作时还邀请有绘画天赋的专家创作图画,像地震啦、出油啦等画面让书本做到了图文并茂。”
“走进石油”丛书并没有向读者讲述石油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而是普及石油科学知识石油的形成过程视频、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是让读者了解石油、支持石油工业发展的一套入门书。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一伟说:“我是在小时候读到一本科普书而走上与地质相关的专业的,我希望走进石油丛书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投入到石油这个行业中来。”